浇铸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|
访问量:107 |
|
【适用范围】 |
|
【危险有害因素】 |
1.1、火灾、爆炸事故 1.2、灼烫事故 |
【操作步骤和要求】 |
2.1、工作前应仔细检查工作场地是否安全,各种工具应准备妥当,盛钢桶上用的箍环、吊包的保险和勾环是否完好。包龄末期要特别注意包壁的侵触情况少于安全厚度应停止使用。 2.2、浇注场地及其附近,应经常保持整洁,不准有积水。 2.3、各种工具、吊具、废原料垃圾不准任意堆放堵塞通道。应及时运走或放在指定地点。至工房门口必须有1—2条通道并确保畅通。 2.4、绝对禁止再吊车物下面行走或停留。遇特大件或盛满钢液的盛钢桶吊运时,必须前后各站一人监护,并由固定一人指挥。。 2.5、吊车吊挂盛钢桶(浇包)前,必须挂隔热盘吊勾,方可再挂盛钢桶(浇包)。不准金属液的辐射热直射吊车吊勾、钢丝绳,钢丝绳表面干燥或磨损大于5℅时,应给更换新的。 2.6、吊车吊挂盛钢桶(浇包)前,必须挂隔热盘吊勾,方可再挂盛钢桶(浇包)。不准金属液的辐射热直射吊车吊勾、钢丝绳,钢丝绳表面干燥或磨损大于5℅时,应给更换新的。 2.7、盛钢桶再使用前,必须仔细检查,各机械部分必须牢靠灵活,吊勾、吊不准有裂纹、碰伤等缺陷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理好后才能使用。盛钢桶必须充分干燥。 2.8、出钢(铁)时,禁止站在盛钢桶台架附近或出钢槽对面,以免发生烧伤事故。 2.9、浇注时,于浇注无关的人员,禁止站在浇注坑附近,当铸型跑钢时,要用铁抹子、生铁块或混制好氺份不大于5℅的旧砂或干砂堵塞。禁止使用稀泥浆或水。 2.10、应保持渣罐干燥或盛剩余钢液的砂型干燥。当浇完铸件后,盛钢桶内的残钢液、熔渣应缓慢倒入渣罐内 2.11、在容器内焊接,应注意通风,把有害烟尘排出,以防中毒。在狭小容器内焊接应有2人,以防触电等事故。 2.12、容器内油漆未干,有可燃体散发不准施焊。 2.13、工作完毕,必须断掉龙头线接头,检查现场,灭绝火种,切断电源。
|
【应急(异常工况)处置】 |
3.1、在浇铸过程中,由于塞杆关不住,钢液产生飞溅时必须由浇注工一人正确指挥吊车,其余人员应逐渐离开 3.2、灼伤事故:应立即将伤口处用大量水冲洗或浸泡,从而迅速降温避免温度烧伤。若起水泡则不宜挑破,应用纱布包扎后送医院治疗。
|
【注意事项】 |
4.1、不准使用未经烘干的盛钢桶塞杆。 4.2、参加浇注人员必须佩戴好劳保用品。非浇铸人员离开浇注区。 4.3、浇注位置要确保浇铸工人操作方便和安全。 4.4、浇注通道和浇注区域,不得有积水和易燃物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