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安全检查手册
轻工行业 冶金行业 机械行业
建材行业 有色行业 纺织行业

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管控一览(2016年版)
【工业企业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目录】
如何在单元中辨识危险源
风险等级测算工具
岗位作业环境风险辨识

查看危险源

 【企业实操】

 


冶金行业
 • 炼铁
  •• 高炉本体(5)
   ••• 炉体(6)
    •••• 炉体、炉壳(6)
危险因素:(1)风口破损、 烧穿。
易发生的事故类型:火灾
灼烫
中毒和窒息
其他爆炸
主要预防措施:
 (1)加强风口冷却系统的水压、水量、进出口水温差检测控制。风口水压下降时,应视具体情况减风,必要时立即休风。水压正常后,应确认冷却设备无损、无阻时,方可恢复送水。送水应分段、缓慢进行,防止产生大量蒸汽而引起爆炸。
(2)风口平台应有一定坡度,并考虑排水要求,上面应铺设耐火材料。风口、渣口及水套应牢固、严密;进出水管,应有固定支撑;风口二套,应有固定支撑。
(3)按规范制作风口小套备品并保持风口、接触面完好无损;安装和更换选准尺寸、清理干净风口内部残渣铁;风口周边应用专用大钩撞严,保证接触面均匀、严实;应避免风口小套自身备品和安装质量问题造成伤害;还应提高看水工对风口套破损征兆的判断能力,强化风口套破损的处置技能。
(4)风口发生爆炸,风口、风管烧穿均应首先减风改为常压操作,同时防止高炉发生灌渣等事故,然后出净渣、铁并休风。情况危急时,应立即休风。
依据:
 《炼铁安全规程》 (AQ2002)
页码:3
危险因素:(2)炉壳发红、开裂。
易发生的事故类型:放炮
中毒和窒息
灼烫
其他伤害
主要预防措施:
 (1)强化炉体冷却设备的检查、维护、清洗,保持炉体各段冷却强度达到设计要求。加强高炉自身操作,保证长期稳定炉况、减少炉况失常处理给炉体内衬带来的侵蚀、破坏。
(2)出现炉壳发红、开裂需护炉时,应制定完整有针对性的护炉方案。方案由安全管理部门监督执行。
(3)炉壳发红或开裂处除应急时采用临时软管打水外,还应安装相对固定的打水冷却装置。打水装置调整作业中、应站位正确。
(4)严格控制非岗位人员进入风口平台、炉基和铁、渣口区域。护炉期间,所有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一氧化碳报警器、佩戴防毒面具,并穿戴雨衣和胶鞋,现场照明应采用安全电源。
依据:
 《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》(GB 6222) 《炼铁安全规程》 (AQ2002)
页码:3
危险因素:(3)炉缸储铁量接近或超过安全容铁量。
易发生的事故类型:火灾
中毒和窒息
其他爆炸
主要预防措施:
 (1)保持炉缸储铁量控制在安全容铁量以内(炉缸容积的60%),炉缸储铁量接近或超过安全容铁量时,应停止放渣,降低风压,组织出铁、出渣。
(2)各冷却部位的水温差及水压应每2h 至少检查一次,保证炉缸冷却器进出水温差和热负荷保持在冷却制度范围;发现炉缸以下温差升高,应加强检查和监测,并采取措施直至休风。
(3)从开铁口操作和铁口维护上加强控制,避免开口机损坏冷却壁和出铁损伤炉壳而引发炉缸烧穿。
(4)出现炉缸烧穿,应立即休风。休风后处理事故现场,修复炉缸破损部位和冷却壁水管等损坏设施。
(5)人员进入高炉炉缸作业时,应拆除所有直吹管,并有效切断煤气、氧气、氮气等危险气源。
依据:
 《炼铁安全规程》 (AQ2002)
页码:4
危险因素:(4)炉身煤气泄漏。
易发生的事故类型:中毒和窒息
主要预防措施:
 (1)按规范要求从炉基到炉顶相应平台要安装固定式一氧化碳报警器,并将信号连接至中控室。在通往炉身、炉顶的各通道口设立警示标志;风口平台和作业区域加装轴流风机加速空气流通,降低作业区域一氧化碳浓度。
(2)生产过程加强点检,发现渗漏应点明火燃烧,并利用休风机会进行焊补处理。正常生产进入炉身、炉顶作业,应两人以上并携带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和通信工具,与炉内取得联系并登记后,做好预防措施。看水工查水作业既不能在休风条件下进行,作业环境中又不方便佩戴空气呼吸器时,应配置长管空气呼吸器,但同时应备有空气呼吸器急用。
(3)如果炉体煤气泄漏现象比较严重,炉身排水槽、炉顶平台清灰作业应安排在高炉休风期间进行。
依据:
 《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》(GB 6222) 《炼铁安全规程》 (AQ2002)
页码: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