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硝化纤维素】
|
别名:硝[]化[]棉*,含量不同则临界量不同; CAS号:9004-70-0; 临界量(T):0 |
|
目 录 |
1、特别警示 |
2、理化特性 |
3、危险信息 |
4、安全措施 |
5、应急处置原则 |
|
1、特别警示 |
干燥时能自燃。遇高热、火星有燃烧爆炸的危险。 |
2、理化特性 |
白色或微黄色各种形态固体,如棉絮状、纤维状等。不溶于水,溶于酯、丙酮。典型分子量504.3,自燃温度160-170℃,相对密度(水=1)1.66。 主要用途:用于生产赛璐珞、摄影底片、照像底片、漆片、炸药等。 |
3、危险信息 |
【燃烧和爆炸危险性】 属爆炸品的硝化纤维素大量堆积或密闭容器中燃烧能转化为爆轰;干燥硝化棉因摩擦产生静电而自燃,也可在较低温度下自行缓慢分解放热而自燃。 【活性反应】 与氧化剂、大多数有机胺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,有燃烧爆炸的危险。 【健康危害】 本身基本无害。使用商业产品时需关注溶剂的危害。 |
4、安全措施 |
【一般要求】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熟练掌握操作技能,具备应急处置知识。 生产过程密闭,加强通风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,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。可能接触其粉尘时,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。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,戴橡胶手套。工作业现场禁止吸烟、进食和饮水。 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应与禁配物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 生产、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。禁止震动、撞击和摩擦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 生产过程中易引起燃烧爆炸的机械化作业应设置自动报警、自动停机、自动泄爆、自动雨淋等安全自控装置;自动化生产线的单机设备除有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外,在现场还应设置应急控制操作装置。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和废品应隔离存放、及时处理;内包装材料应统一回收存放在远离热源的场所,并及时销毁。 【特殊要求】 【操作安全】 (1)穿防静电服,戴手套;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,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,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 (2)避免产生粉尘。避免与氧化剂、有机胺等接触。搬运时要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 (3)生产过程中需用热媒加热或加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物料温升的作业点,均应设置温度检测仪器并采取温控措施。 【储存安全】 (1)储存于阴凉、通风、干燥的专用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库房温度不超过25℃,相对湿度不超过80%。 (2)应与氧化剂、有机胺等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存放时,应距加热器(包括暖气片)和热力管线300毫米以上。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禁止震动、撞击和摩擦。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。 【运输安全】 (1)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、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。未经公安机关批准,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。 (2)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物,防止曝晒和雨淋、猛烈撞击、包装破损,不得倒置。严禁与氧化剂、有机胺等同车混运。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、不倒塌、不坠落、不损坏。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搬运时要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。禁止震动、撞击和摩擦。 (3)拥有齐全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,必须配备押运人员,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,不得超装、超载,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区域;确需进入禁止通行区域的,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,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,不得强行超车。 |
5、应急处置原则 |
【急救措施】 吸入:将病人移到空气清新处,休息。就医。 食入:漱口,就医。 眼睛接触:用大量水冲洗数分钟,就医。 皮肤接触:脱去污染的衣物,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清洗接触部分。 【灭火方法】 灭火剂:货物着火时,严禁灭火!因为可能爆炸。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。 其他情况下,小火,用大量水灭火,无水时,可用二氧化碳、干粉、泡沫灭火。 大火时,远距离用大量水扑救。消防人员应戴好防毒面具,在上风向灭火。如果可能,并且无危险,可使用无人操作的灭火喷头或可监视喷头远距离灭火。禁止一切通行,清理方圆至少800米范围内的区域,任其自行燃烧。 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、槽车或罐车,周围至少隔离800米;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米。 【泄漏应急处置】 隔离泄漏污染区,限制出入。消除所有点火源(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、消除所有明火、火花或火焰)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,穿消防防护服。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。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。小量泄漏:用大量水冲洗泄漏区。大量泄漏:用水润湿,并筑堤收容。通过慢慢加入大量水保持泄漏物湿润。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,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米。如果是大量泄漏,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500米。 |
【返回页首】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