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1.8.1 出铝作业前应确认槽状态,电解槽处于效应等待期间不允许进行出铝作业。 |
4.1.8.2 作业前应检查确认出铝抬包各部件完好,各装置运转正常,铝包内无杂物。 |
4.1.8.3 出铝前,应先按下出铝键,与计算机联系,进行出铝程序控制,以免发生电解质脱离阳极造成断路事故。 |
4.1.8.4 新使用或间断使用的铝包应预热后方可使用,不应使用受潮冷包;修补过的铝包应作标识,以提醒使用人员观察,注意安全。 |
4.1.8.5 预热后 的铝包不能用潮湿工具、物件进行除灰。 |
4.1.8.6 出铝时,控制阀打开应缓慢,以防铝水溅出烫伤;出铝过程中,注意铝包不应与阳极及槽上部.接触。 |
4.1.8.7 出铝时,作业人员应在距观察口侧面15cm以外进行观察,防止烫伤事故。 |
4.1.8.8 铝液 盛装不能过满,应低于铝包口20cm左右,以免运输时溅出。 |
4.1.8.9 出铝抬包在装车时,应确保吸出管处于车辆尾部中心线位置。 |
4.1.8.10 出铝抬包在运输过程中应符合GB 4387。 |
4.1.8.11 出铝工在出铝作业时若发现包体外侧异常发热,应立即停止使用。 |
4.1.8.12 出铝过程中,若吸铝管被堵,用铁钎处理时,应防止铝液、电解质倒流烫伤。 |
4.1.8.13 出铝时,若发生阳极效应,应立即停止出铝,并将吸铝管抽出,待效应熄灭、电压稳定后方可继续出铝。 |
4.1.8.14 出完铝后,取下观察口.上的盖板再拔出风管吊出铝包,待吸铝管内铝液流完,方可吊运。 |
4.1.8.15 移动铝包时,吸出管口需距地面30cm以上,出铝工应与天车工配合,注意行人和车辆。 |
4.1.8.16 出铝工扶包时,手应扶在手柄上,脚不应伸到出铝包的正下方。 |
4.1.8.17 出铝完毕摆放抬包时,操作者应站在减速器侧边,不能站在对面,按规定放在包架上,不应将吸铝管朝通道一侧。 |
4.1.9 清包作业 |
4.1.9.1 抬包应冷却后方可进行清理。 |
4.1.9.2 清包作业前应将抬包放平稳,扎紧风管,紧固风镐连接头,安装防脱装置。 |
4.1.9.3 清包时,应把抬包吊耳放置在吸铝管--端,防止包架倾倒伤人。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护。 |
4.1.9.4 操作过程中,用力应适当,动作应准、稳,并随时注意风镐连接部位,避免脱落伤人。 |
4.1.9.5 清理吸铝管时,应先检查吸铝管是否有裂纹,防止断裂伤人;清理时应扶稳包盘,与天车工相互配合,避免抬包在空中摇摆;应防止风镐、铁钎滑落伤人。 |
4.1.9.6 完成清包后,抬包应摆放平稳,抬包吊耳用卡子卡稳;并对吸铝管连接螺栓进行紧固;吸铝管有裂纹时应立即更换,避免吸出管断裂伤人。 |
4.1.10 地沟作业 |
4.1.10.1 进入地沟作业前 应通知当班作业长,作业时应有人监护,不应一人进人地沟。 |
4.1.10.2 夜间进入地沟时应携带好照明设施。 |
4.1.10.3 在地沟测量时应通知地上作业人员,并在相应区域(地上、地下)设立警示标志。 |
4.1.10.4 穿越槽底母线时当心碰头。 |
4.1.10.5 不应在地沟使用过长金属工具,防止短接。 |
4.1.10.6 在地沟通行时应避开炉门口位置,防止电解质伤人,通过炉门口时动作应迅速。 |
4.1.10.7 外来人员不应进入地沟。 |
4.1.10.8 地沟作业身体不能背靠母线墩休息,身体不能同时接触母线墩和母线。工作服潮湿应风干后方可进行地沟清理作业。 |
4.1.11 普通天车作业 按照GB6067.1和GB5082的规定执行。 |
4.1.12 多功能天车作业 |
4.1.12.1 执行普通天 车安全作业规程。 |
4.1.12.2 开车前,确认各机构在上限位方可动车。 |
4.1.12.3 运行中应紧握操作手柄,随时按铃鸣警和认真观察各指示灯是否正常,注意防止驾驶室、吊具和吊物相互碰撞或碰伤人。 |
4.1.12.4 不挂阳极纵向或横向运行条件下,打壳机头应旋转到与天车移动方向一致的位置。吊阳极纵向或横向运动条件下,应把吊装的阳极旋转到与天车移动方向一致的位置,保持打壳机头斜向45°角。 |
4.1.12.5 驾驶室在槽间横向运行时,应使天车的中心与厂房横梁中心标记重合。 |
4.1.12.6 天车起动运行时,应由低速到高速,不允许--起动就拉到高速档,需要停车时,应事先拉低速档,由快变慢停在停车位,不应直接从高速档拉到停止位置和利用倒车方法停车。 |
4.1.12.7 非作业需要,驾驶室不应移动至过道上方运行。 |
4.1.12.8 更换阳极时,应用低速档,应事先把挂吊阳极的卡具装置下降到导杆上方暂时停止,观察确认卡销与导杆销孔对正后,方可下降卡具装置,以免撞坏卡头和导杆。 |
4.1.12.9 不应用高速强力往来调整卡销和销孔间隙,以免损坏天车和电解槽。 |
4.1.12.10 上紧卡具后应把吊具或阳极提升机升到上限位后方可开动天车。 |
4.1.12.11 完成阳极更换后,应把卡具装置升到上限位置。 |
4.1.12.12 从槽中更换出来的残极炭块应按指定位置放稳。 |
4.1.12.13 吊运出铝包在通道运行时,应确认吸管与天车移动方向一致,方可运行。 |
4.1.12.14 不应在行驶中的出铝车 上起吊、下放出铝抬包。 |
4.1.12.15 在两台天车吊运槽壳框架时,应听从地面人员统一指挥,两台天车应协调作业。 |
4.2 净化 |
4.2.1 一般要求 |
4.2.1.1 天井处上下应悬挂醒目的警示牌,通过天井处需绕行。在天井口处使用电动葫芦吊物时,应在天井口处地面设警戒,以免物件掉落伤人。 |
4.2.1.2 启、停罗茨鼓风机时,应确认放空阀为打开状态。罗茨鼓风机启、停时,应确认气力提升机的储料箱是空的。 |
4.2.1.3 在进人布袋室前,应关闭出口阀门,打开人孔,放入新鲜空气,作业人员进入布袋室前,应将工作服口袋内物品清理干净,布袋室内严禁烟火,检查布袋时不应用利器敲打。 |
4.2.1.4 恶劣天气不应上仓顶。 |
4.2.2 贮运送料作业 |
4.2.2.1 操作前应检查各部件正常、各控制系统确保完好后方可运行,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应进行检修。 |
4.2.2.2 单体设 备试车全部结束后,将整个系统所属设备全部投人自动运行状态,并巡视设备及物料输送管运行正常。 |
4.2.2.3 检查除尘器布袋或更换布袋时,应有人监护,应系好安全带,谨防从高空坠落。 |
4.2.2.4 每班应清理筛网上的脏物,装袋堆放;保证浓相储运系统正常运行。 |
4.2.2.5 定期检查 和清理压力罐各电磁阀、气缸、物料切断阀、手动阀处的脏物,保证各阀门灵活可靠。 |
4.2.2.6 定期给气动三联件润滑,并检查密封圈有无破损。 |
4.2.2.7 检查或更换除尘器 布袋时,应有人监控。除尘器压盖应平放,不应斜靠在防护栏杆上,以防被风刮倒伤人。 |
4.2.2.8 定期检查斗式提升机的进出料口,保证畅通无阻且不漏料,阀门灵活可靠。 |
4.2.2.9 应清理筛网脏物,装袋堆放;紧固清渣口,保证正常运行。 |
4.2.2.10 系统运行时,检查各管联接处螺栓紧固,管道各弯头处、变径处、法兰处的联接情况密封良好,保证无漏料,无破损。 |
4.2.2.11 应保证传动系统工作良好,润滑良好,并无较严重磨损。 |
4.2.2.12 供料人员在检查电解槽供料情况时,应严格遵守电解车间相关规程。 |
4.2.2.13 打料巡视过程中不应赤手触摸空气配管、阀架、手动蝶阀、溜槽测压口、槽罩等。 |
4.2.2.14 检查下料流管、料箱时,应戴好绝缘手套。 |
4.2.2.15 检查槽上部料箱时应有两人以上进行作业,检查完毕应及时装好紧固螺杆,保证料箱的密封性,以免造成漏料。 |
4.2.2.16 风机启动前应先检查各部件正常,螺杆、底座紧固,进出口阀开度合适,控制按钮灵活。 |
4.2.2.17 向电解槽供料前,应检查溜槽手动蝶阀在规定刻度,风机出口压力在规定范围内,安全阀完好。 |
4.2.2.18 确认料箱料量时,不应使用金属工具,应使用干燥木棒。 |
4.2.2.19 巡视溜槽时,不应攀爬防护栏杆;上、下溜槽钢架平台直爬梯时,应随手将盖子盖上;雨天,不应攀爬直爬梯。雨季打雷时,不应上溜槽钢架平台进行巡视,可在中间仓进行观察;巡视时,应注意格子板,防止踩空,溜槽上使用的工具应妥善放置。 |
4.2.3 换布袋作业 |
4.2.3.1 换圆布袋作业的要求如下: a)清理大布袋时,应提前通知运行班,在允许情况下,方可进行布袋清理。 b)清理布袋时,不应吸烟,不应用利器敲打布袋,只能用压缩空气清理。 c) 在人孔关闭前,应清点工具物品,确认没有物品遗留在布袋中,方可关闭人孔。 |
4.2.3.2 换菱形大布袋作业的要求如下: a) 操作电动葫芦时应有专人协调指挥,不应歪拉斜吊。起吊单元体框架、单元体大盖时,吊架挂 钩应挂牢,待人员离开0.5m后方可吊运,以免将人挤伤、碰伤。 b) 提升单元体布袋框架时,不能急上急下,以免碰伤人或扭曲框架,致使框架变形。 c)吊架起吊行走时,应高于气缸,以防将气缸碰坏。 d) 提升后的框架,应摆放平稳,支脚不应搭空,以防倾倒伤人。拆卸工具、备件应远离打开的单元体开口处,不应随意乱扔。 e)如需切断压缩空气,应通知当班值班长,不应一次停两台除尘器的压缩空气。 f)检查布袋时,需将除尘器单元体的压缩空气关闭。 g)更换胶条时,应使用特制的吊框,放置和抬走时应有专人指挥,更换的胶条、破布袋应堆放在指定地点,不应乱扔或掉入灰斗中。 h)打开除尘器盖进人单元体空洞应执行锁死程序和限制性区域程序。 i) 工作完毕电葫芦应停放在清灰室处,钩头位于低处。 j) 检查完单元体布袋后,紧固单元体压盖。 |
4.2.3.3 进入菱形大布袋内部风道的要求如下: a) 进行风道作业前应准备好两条以,上安全带及通讯、照明等工具。 b)执行锁死程序或看护,执行限制性区域程序。 c) 揭人孔盖时,不应一手提一手托(揭不开时,打开两个单元体上盖,并将单元体气缸锁紧到上位)。 d)电动或手动关闭需要检查的除尘器出口阀并锁死。 e) 进入人孔检查时,将人孔盖揭开,试感人孔负压不大时,挂好安全带并用长绳在人孔外面系牢。 f) 检查工作结束时,确认风道内无人、无遗留工具时,方可盖好人孔盖。 g) 盖好人孔盖、盖好单元体.上盖后,打开除尘器出口阀。 |
4.3 铸造 |
4.3.1 入铝作业 |
4.3.1.1 开口包使用前应认真检查吊具、包梁、卡具、减速机、抬包吊耳、抬包底座及其零部件是否安全可靠。 |
4.3.1.2 新砌的开口包使用前应经过8h以上烘烤,烘烤温度不能低于300℃,彻底除去水分和潮气。 |
4.3.1.3 在吊运过程中,抬包应平稳地放在开口包底座上,包梁的卡具应卡到位,防止翻包。 |
4.3.1.4 捞渣作业时,使用的工器具应预热干燥,防止爆炸。 |
4.3.1.5 操作者不可站在抬包底座、开口包沿、抬包减速机上进行作业。捞渣时,人应站在捞渣平台,上进行作业。 |
4.3.1.6 手摇倒包时应把抬包扶正、扶稳,防止洒铝烫伤。自动倒包时,将抬包扶稳挂好后人应远离作业区3m以外。 |
4.3.1.7 不应向抬包内加入带有水分、 潮气、油垢的固体铝及其他物品,防止爆炸伤人。 |
4.3.1.8 非作业人员不应在作业区域内行走或停留。 |
4.3.1.9 清理前炉时应确保站稳才能进行清理,以防从前炉上摔下。 |
4.3.1.10 抽铝前应对虹吸管及前炉炉膛进行充分预热。 |
4.3.1.11 由专人指挥铝水车进人指定位置后,操作人员应使用专用工具打开包盖,并把虹吸管点动插人台包内。 |
4.3.1.12 通过电动葫芦操作铝包时应点动进行。 |
4.3.1.13 虹吸管工作时周围不应站人或通过,如需在前炉取样时,取样人员只能等虹吸管升起后方可取样。 |
4.3.1.14 铝水抽完后虹吸管应上升到最高位置,以便铝水车能安全撤离。 |
4.3.1.15 虹吸管不能正常工作,不应从虹吸管底端进行观察,以防烫伤。 |
4.3.1.16 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观察虹吸各装置是否正常。 |
4.3.1.17 工作完毕清理现场时应等虹吸管下降到地面放稳后才能进行。 |
4.3.2 混合炉操作 |